会的,而且原因不只是“吃得少”这么简单。
主食(米饭、面食、杂粮等)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,而碳水是人体快速获取能量的核心燃料。
如果主食吃得很少,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:
血糖波动大
主食提供的碳水分解成葡萄糖,进入血液供能。
如果主食太少,血糖会较快下降,大脑感受到“能量不足”,就会触发饥饿感。
饱腹信号弱
吃主食时,胰岛素和肠道激素(如 GLP-1、PYY)分泌会增强饱腹感。
主食不足时,这些激素信号弱,身体会“催促”你继续找食物。
蛋白质、脂肪难完全替代
蛋白质和脂肪虽也能供能,但转化效率低,饱腹感来得慢,且缺碳水时会让身体动用糖异生和脂肪酸分解,可能导致疲倦、情绪不稳。
心理层面
有的人习惯了主食的味道与口感(尤其是米面),突然减少主食会有“没吃饱”的感觉,即使热量够也觉得饿。
如果想少吃主食又不饿,可以试试:
选择低升糖指数(GI)的主食(如糙米、燕麦、藜麦、全麦面包),延缓血糖下降。
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健康脂肪(鸡蛋、鱼、瘦肉、坚果、牛油果等),延长饱腹感。
在主食中加入膳食纤维(杂豆、蔬菜混煮),减缓消化吸收。